2025年8月23日,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航空交通运输赛道高职组比赛在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隆重开幕。来自全国的155支参赛队伍齐聚成都,展开激烈角逐。飞机制造与维修学院徐学刚、田沛奇两位指导教师,刘恩祺、余海宁、徐初凡三名同学组成代表队,在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分赛场与承办院校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校同场竞技。我院代表队获得铜奖,展现出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竞技风貌。

在备赛过程中,余轶、杨先浩、赵鑫、夏宇博四位同学也全程参与集训,与参赛队员共同研究技术方案、出谋划策、模拟演练,为项目的完善和比赛准备提供了重要支持,体现了团队协作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本次大赛紧扣航空维修实际需求,突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理念。我院参赛项目《自研仪器与人工智能共助航空器高效维修》紧密结合民航维修企业一线中的七大痛点问题,通过“2+1”创新模式——即自主研发“V2T1系列活门在翼测试仪”和“梯架防撞警告器”两款仪器,并搭建一套“AI-飞机维修辅助系统”,实现了维修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提升。

在比赛中,三名同学沉着应对,熟练运用英语查阅《飞机维修手册》,精准完成线路测量、插钉夹接、导线更换和捆扎、部件拆装及测试等实操项目,并现场演示了AI系统自动分析故障、生成维修方案的全过程。他们凭借对活门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对仪器操作的熟练掌握以及严谨的职业素养,赢得了裁判和企业专家的高度认可。

此次竞赛不仅是一次技能的比拼,更是一次职业精神的淬炼。在备赛和比赛过程中,同学们深刻体会到“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的民航精神,展现出在严寒酷暑中坚持钻研、在苦脏累险中保持乐观的专业品格。
虽然以微小差距与更高奖项失之交臂,但同学们表示,通过大赛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找到了差距,也更加坚定了投身航空维修事业的决心。
比赛结束后,指导老师徐学刚、田沛奇和参赛选手一行赴四川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飞机维修”)进行企业走访调研。此次走访旨在深入了解当前民航维修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对接行业最新标准,并就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创新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新路径。
2024届毕业生张恩齐的陪同指导老师和同学们实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环境、工作流程、技术应用及员工发展体系,对企业的运营模式和技术能力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两位指导老师与王利总经理开展了座谈交流。企业方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发展战略、业务范围以及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背景下对航空维修人才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的新要求。他们特别强调,随着新机型、新技术的不断引入,除了扎实的飞机结构与系统知识、较强的专业英语能力、标准的维修操作技能外,企业对从业人员在数据分析、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无人机辅助维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认知与应用能力也日益重视。
徐学刚介绍了学院飞机制造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课程体系设置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他表示,学院始终坚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此次走访就是为了直接将一线企业的最新要求和反馈“带回去”,为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提供精准依据,确保培养的学生能够与行业企业发展实现“无缝对接”。
此次走访交流活动,不仅加深了学院与四川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之间的相互了解,更是学院主动适应产业发展趋势、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它为学院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民航强国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文:田沛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