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备战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代表上海市出征的我院飞机制造与维修学院姚永凯老师和选手赵键群同学,于8月17日至31日在天津鸿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封闭式集训。训练聚焦飞机结构修理、机械拆装、复合材料修理、直升机R44检查及电气件制作五大模块,以高强度训练打磨技艺,用汗水诠释职业教育的工匠精神。
初秋的天津依旧闷热,训练场上的热度却远超室外。在复合材料修理模块,赵键群身着厚重防护服,在粉尘与噪音中专注打磨。即便防护装备密不透风,汗水仍顺着额角浸透工装,每一次打磨机起落都需精准把控力度,确保打磨区域误差不超过1毫米。打磨时连呼吸都得轻,生怕手抖影响精度,选手抹了把汗,护目镜后的眼神却格外坚定。

图1.复合材料修理训练现场展示
机械拆装区里,他屈膝蹲在器械旁,一蹲就是三四个小时。狭小的操作空间里,仰着头、探着身,手指在精密部件间灵活穿梭,汗水顺着脖颈滴落在工具上,洇出一小片深色痕迹。“蹲到腿麻是常事,站起来时得扶着设备缓半天,但只要拿起扳手,就忘了累。”选手笑着说。

图2.机械拆装训练现场展示
结构修理车间的噪音此起彼伏,选手需要在轰鸣中确保加工精度,毫米级的要求让选手每一次加工都凝聚着专注。

图3.结构修理训练现场展示
电气件制作台前,压接工具与导线的配合堪称“微操”,0.1毫米的误差都可能导致电路测试失效,选手屏息凝神,指尖的稳定度丝毫不输精密仪器。

图4.电气件制作训练现场展示
直升机R44检查现场,选手需要沿着机身逐点排查,从发动机舱到旋翼连接部,每一个螺栓的安装要求、每一处线路的走向都烂熟于心。

图5.R44直升机绕极训练现场展示
连日来,从清晨到日暮,训练场地的灯光总亮到很晚。赵键群为备战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将高温、疲惫、精细操作的压力转化为提升技能的动力。“代表上海出战,我们不能辜负这份信任。”姚永凯老师表示,集训虽苦,但看到选手们的操作精度日渐提升,所有付出都有了意义。
本次集训将持续至月底,参赛选手将在实战化训练中不断精进,力争在全国赛场上展现沪上职业学子的过硬本领与拼搏风采。
文、图:姚永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