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2025级新生快速融入专业学习、明确职业发展方向,飞机制造与维修学院于2025年10月精心组织并成功举办了13场专业教育讲座,覆盖飞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发动机维修技术、航空发动机装配调试技术、飞机电子设备维修、飞机机载设备装配调试技术、飞机结构修理、航空复合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工业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等核心专业。
通过专业教师引领、课程体系解析与职业前景展望,为新生搭建起从专业认知到职业规划的成长桥梁,激发了学子们投身民航事业的热情与信心。
聚焦核心技术,解析行业前沿
在航空发动机维修技术专业讲座中,王洪明老师以“航空发动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为引,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民用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结构组成与运行机制。

他强调,该专业立足国家战略需求,聚焦民用航空器适航与维修管理前沿,旨在培养具备结构检查、部件拆装、故障诊断及维修质量控制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未来的航空维修工程师,必须是‘理论+实践+责任’三位一体的专业人才。”王老师指出,随着国产大飞机配套能力建设推进,航空发动机维修人才已成为行业争抢的“香饽饽”,毕业生可广泛就职于航空公司机务部门、发动机大修企业及关联岗位。
在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讲座中,孙晨赫老师围绕专业优势、就业前景与课程体系展开解读。
他介绍,学院作为长三角地区民航类特色院校,通过“校内考证”服务、校企合作及“学历教育+培训执照”双轨培养模式,为学生铺就了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衔接之路。毕业生可直接对接机务维修、地勤保障等核心岗位,部分优秀学生更可进入东航、商飞等行业标杆企业。

数字化与新材料:引领制造新趋势
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专业讲座中,王鹏老师以国产大飞机C919的研发历程为案例,系统梳理了从图纸设计到精密装配的全产业链条。

他指出,现代飞机制造已进入“材料+智能”双轮驱动时代,热塑性复合材料、数字孪生技术及绿色制造体系成为行业三大趋势。“数字化工艺工程师、智能装配技术员等新兴岗位人才缺口持续增长。”王老师鼓励新生夯实数理基础、参与科创竞赛、考取钳工/数控证书,逐步成长为复合型技术人才。
在航空复合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专业讲座中,冀文辉老师以“一代材料,一代飞机”为切入点,结合B787客机复合材料应用案例,阐释了复合材料作为“飞行器骨骼与肌肤”的不可替代性。

他通过职业基础课、核心课及实践课三大模块,引导学生规划学习路径,并强调“扎实学好每门课程、坚持学以致用、培养至少一门兴趣”的“三点箴言”。
机电设备与结构修理:夯实安全基石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讲座中,刘祥灿老师结合民航业发展趋势指出,随着国内机队扩容及通用航空崛起,兼具机电技术与维修能力的专业人才缺口持续扩大。

他系统梳理了“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实践实训”的阶梯式培养路径,并介绍了航线维修工程师、定检维修技师等多元就业方向。“手握扳手护蓝天,不仅是技术,更是责任。”刘老师鼓励新生提前考取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积累职业竞争力。
在飞机结构修理专业讲座中,徐铮老师针对新生困惑,从课程体系、分阶段学习建议到就业路径展开全面指导。
他结合往届学长成功案例,强调“大一打基础、大二学核心、大三练实践”的重要性,并指出实践能力和规范操作是专业学习的关键。

质量检测与机载设备:护航飞行安全
工业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讲座中,王姝老师以“制造业的眼睛”为喻,强调了质量检测在保障产品安全中的核心地位。

她通过三坐标测量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等案例,结合检测设备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专业技能应用场景。“未来5年,三坐标测量、无损检测等领域人才缺口将超10万人。”王老师鼓励新生把握行业机遇,通过“理论+实践+考证”模式成长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机载设备装配调试专业讲座中,康迎梅老师以C919总装车间实景视频为开场,围绕“素质—知识—能力”三维培养体系展开阐述。
她强调,通过系统化训练,学生将成长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民航人才,助力国产大飞机事业发展。

启航航空梦,共筑制造心
学院通过专业教师引领、案例解析与互动交流,帮助新生明确了“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为我国民航业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技术精湛、责任心强的专业人才。
文:储文婷
图:刘凌
审核:王志豪
责编:储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