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将“两航起义”精神融入立德树人的实践中,激励教师们脚踏实地,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培养更多民航高技能人才,11月9日下午,飞机制造与维修学院党总支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前往陕西南路542号,参观颇具意义的“两航起义”相关展览活动。本次参观活动得到展览主办单位的热情接待。
1949年11月9日,中国航空和中央航空12架飞机从香港启德机场起飞后,悄悄改变航向,一路向北,飞回祖国,创造了震惊世界的“两航起义”。这场由中国共产党周密领导的爱国行动,不仅是航空史上的光辉一页,更是新中国民航事业的光荣起点,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铸就了民航事业的基石。
本次展览地点位于梧桐树掩映的陕西南路542号,一幢百年上海老洋房内。这幢建筑建于1934 年,是上海市徐汇区文物建筑。在淞沪会战前曾是中国航空公司首批外籍飞行员的公寓,建国后划归民航局使用。原中国航空公司首任总飞行师艾利逊、民航局首任局长邝任农中将、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首任局长高世昌均曾在此居住生活。“飞虎将军”陈纳德与陈香梅夫妇也曾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此暂住、协调联络中美联合抗日。2025年6月9日,这幢饱经风霜的老洋房被修葺一新,正式作为航空公司办公楼被启用。本次名为“传承与新生”的展览于大楼启用当日正式开展,几个月来,该展览吸引了无数民航业内人士前来参观。


本次展览以中航成立、航空救国、两航起义、两岸民航、薪火相传为主线,串联老房子的前世今生,首次展示大量珍贵的历史原件资料。党员和积极分子们静静聆听讲解,仔细观看陈列的文稿、物件等,当看到和“两航起义”事件相关的真实航班排班表,两航员工剃发明志的理发钳,当时揣在两航起义员工裤兜中的枪套以及第一代民航老员工手写翻译、无任何差错的飞机维修印刷本时,老一辈民航工作者矢志报国、无惧牺牲生命、严谨治学的爱国精神和民航职业精神扑面而来,大家深感敬畏和震撼,了解到民航事业起步的不易,更加珍惜今天发展迅猛、科技内涵逐步强大的中国民航事业,更加坚定踏着前辈足迹,育好民航英才的决心。
本次展览还融入了厦航发展历程,呈现了中国民航、中美关系、两岸民航发展的深厚渊源。党员们也真切感受到厦航分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厦航全体员工的重要回信精神,弘扬民航优良传统,传承民航红色基因,跑好厦门航空事业接力赛,为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的决心。
陕西南路542号这座老洋房,浓缩了近百年中国民航发展史,是中国民航首批飞行员的摇篮,是中国民航的根源之一。而厦航上海分公司设立的以“传承与新生”为主题的展览以珍贵的史料又一下子拉近了党员们与“两航起义”事件的距离,让大家深切感受到老一代民航工作者建设祖国蓝天的坚定决心和赤子情怀。这些感悟将在未来化作永恒的工作动力催人奋进,激励老师们站好三尺讲台,努力培育出更加优秀的民航人才!

文:唐燕蕾
图:刘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