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7日至7月30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总决赛在成都工业学院宜宾校区举行。本次大赛自2025年3月启动以来,共有621所高校的41334名本科生和专科生参加了各校自行组织的预赛,产生了18568名正式选手;经过26个分赛区分别组织的复赛,来自全国562所高校的3700余名师生参加了总决赛,这是一场以赛代练,展材料学子专业技能与青春风采的盛宴。
7月27日上午,在参赛师生代表及志愿者代表激情演绎的快闪《我的未来不是梦》之后,大赛开幕式在成都工业学院宜宾校区学生活动中心隆重举行。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耿林教授出席并致辞,高度肯定了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近年来取得的显著成绩。


此次比赛,由飞机制造与维修学院的陈红光老师、通用航空与无人机学院的张云鹤老师担任指导老师,由航空发动机装配调试技术专业的何蓉蓉同学代表学校参赛,在暑假备赛期间,其他同学都早已放假回家,指导教师带领何蓉蓉同学每天在学校实验室练习,在试样打磨环节,为获得高质量观测样本,反复打磨试样、抛光、腐蚀,每一次操作都严格把控力度与角度,耐心修正表面瑕疵,直至试样达到无划痕、平整度高的观测标准。在金相组织分析环节,在观测过程中,细致对照金相图谱,逐区域排查组织形态、晶粒大小及分布情况,不仅精准识别出正常组织特征,还能敏锐捕捉细微的异常组织信号,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深度分析,形成全面且严谨的分析结论,体现出扎实的理论基础与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最终通过师生齐心协力,反复打磨操作技巧、强化理论知识,以十足的准备迎接挑战,最终获得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个人三等奖。




赛场上,面对全国性大赛的高压赛场,面对的选手大部分都是材料专业学生,我院何蓉蓉同学始终保持沉着冷静,充分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功底与良好的竞技素养。每位选手分别磨制了两个样品 :20钢(低碳钢,硬度较低,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和球墨铸铁(基体硬度高于20号钢,含球状石墨,组织为基体+球状石墨)。在20号钢与球墨铸铁的手磨、机磨过程中,差异主要源于两者材质硬度、组织构成的不同,导致打磨难度、操作要点和最终效果呈现出明显区别。比赛一共分为三个赛场,每个赛场的磨抛一体机和显微镜都不一样。


何蓉蓉同学第一阶段的“手磨比赛”,分在第二赛场,样品是迈格的20钢,虽然第一次接触这种样品,但第二赛场的磨抛一体机跟学校平时训练的磨抛机一样,从检录到选耗材再到候场,直至比赛结束一切顺利,稳定发挥,成绩应该是靠前。手磨比赛刚结束,指导教师就通过观看一些优秀选手打磨的试样照片,发现了何蓉蓉同学所磨试样的一点小问题——腐蚀环节的时间稍微有点短,导致呈现的组织中晶界太细,但是不影响观察分析,不影响最终效果。这也暴露出平时训练时腐蚀时间有点短的问题。如果腐蚀时间特别短,就会导致金相组织不能充分显现,就会影响后续组织分析性能评估的需求。所以以后训练需要注意腐蚀时间问题。
第二阶段的“机磨比赛”,样品是襄阳美均的球墨铸铁,这个样品是平时练习的样品,被分到第三赛场,第三赛场的抛磨机没有用过,学生不熟悉,跟平时练的磨抛机在操作上有差异,导致何蓉蓉同学比赛开始就有点紧张,在制样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样品表面附着了一层灰色的东西,在平常训练时并未遇到这样的情况,比赛中选手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精细且复杂的操作,所剩时间不多,导致显微镜观察不是很细,所以机磨没有发挥平时水平。何蓉蓉同学在赛后心得里写到,这是她所有机磨最差的一次,也表现出了对自己没有发挥好的不满。这是我们学校第一次参加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通过这次比赛,学生深入学习了金相知识,掌握了不同样品的处理方法,提高了制样与分析的能力,指导教师也通过比赛总结经验,为下次比赛做足准备。




在本次评比中,评审老师凭借精湛的专业能力,从试样打磨的细微精度到组织分析的深度逻辑,都给予了专业且细致的评判;更以严谨负责的态度,反复核验每一份作品,让每一份付出都能得到公平、精准的认可。


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竞赛,有很多学生踊跃参加各级各类学生竞赛,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获得了众多国家级奖项,展现了民航学子扎实的技能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学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技能导向与手工实操的培养成果。这次全国金相技能大赛比的就是“手上真功夫”—从试样打磨的力度把控,每一个环节都以“手工实操成果”为唯一评判标准,这不仅是对学校教学成果的检验,更反向推动学校进一步强化手工实操教学,让“以赛促练、以练强技”成为常态,最终确保学生走出校园时,手握的是能直接对接岗位需求的“硬技能”。
在赛事筹备阶段,二级学院积极调配资源,为比赛提供了专业且完备的训练场地和仪器。同学们在预赛、复赛、决赛中的表现,不仅彰显了学院在专业人才培养上的卓越成效,更激励着更多学子投身专业实践、勇攀技能高峰,将对技能的热爱转化为行动,在赛场中打磨本领、增长才干,用过硬的技能书写青春答卷,为未来的职业发展筑牢根基,更为我国技能人才队伍的壮大注入青春力量!